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文章详情

唤醒“沉睡”专利!国知局三百余条措施,强化专利产业化导向

2024年04月24日



 

专利“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的问题,怎么破解?如何打通专利转化的关键堵点?12月26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对此作了回应。

 据南都记者了解,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我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

 当天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透露了这项专项行动的最新工作进展。他提到,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印发以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21个部门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推进机制,制定了推进方案,细化提出77项具体任务和307条细化措施。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梳理盘活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研究起草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目前江苏、广东、湖北、四川等科教大省已率先启动本省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的摸底工作。二是大力推进专利开放许可。截至今年10月,共向10万多家中小企业推送了4万多件试点开放许可专利,达成许可超过1.2万项。三是分领域支持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池构建和产业化运营等工作,形成专利转化的合力。

 针对专利“不愿转”的问题,申长雨表示,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声明制度方案》,推动完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明确职务发明专利转化奖励制度。针对专利“不敢转”的问题,则从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入手,优化相关国有资产考核方式。

为解决专利“不能转”的问题,申长雨表示,已联合教育部在110所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启动实施以产业化前景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强化专利产业化的导向。

 南都记者注意到,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也在“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方面作了不少新的制度设计。比如,明确提出要提升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专利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还进一步完善职务发明创造奖励报酬制度等。

申长雨表示,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是系统落实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以此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发布实施为契机,更大力度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切实发挥好专利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记者:李玲


推荐内容